筆者近日獲悉,地處能源金三角的數個特大型煤化工項目因受能耗雙控政策影響而被當地有關部門要求臨時停建或緩建。
這其中就包括計劃總投資達1262億元的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項目。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每年1500萬噸煤炭中低溫熱解、560萬噸甲醇、180萬噸乙二醇、200萬噸烯烴、625萬噸煤焦油深加工以及公用工程等裝置,2025年底前全面建成并達產后,年轉化原煤將超過2000萬噸。目前,該項目只能暫時停建,人員遣散。
公開資料顯示,本來,這些被要求臨時停建或緩建的項目建成后,不僅能夠給能源金三角地區創造成千上萬個就業崗位,每年還可貢獻幾十上百億元財稅。而且,這些項目均獲得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核準/批復/備案,有些還被確定為示范項目。但是現在,這些項目都變得前程難料。
雖然在雙碳目標背景下限制煤化工項目的輿論已傳播多時,但消息傳來,還是讓人感到突然。這些被要求臨時停建或緩建的煤化工項目都是以能夠將豐富煤炭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為目標落戶能源金三角地區的,都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大項目,都是當地政府一度爭搶的香餑餑,從項目前期調研論證、相關手續辦理,一直到開工建設等諸多環節,當地政府都不遺余力地給予了諸多便利和支持。然而時過境遷,地方政府對這些項目的態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寧愿冒著得罪項目、影響維穩的風險也要叫暫停。
事出有因。5月31日,生態環境部公布《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嚴格審查涉“兩高”行業有關綜合性規劃和工業、能源等專項規劃環評,嚴格控制“兩高”行業發展規模,嚴格“兩高”項目環評審批,嚴把“兩高”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
文件精神一下達,當地政府壓力山大。比如內蒙古自治區,2021年分配給全區新增的用能指標僅500萬噸標煤,而一個超大型煤制烯烴項目建成后年綜合能耗就超過1500萬噸標煤,即便把全區的能耗增量指標全給它也不夠。再比如,“十四五”國家分配給陜西省能耗增量僅1380萬噸標煤,其中,分配給工業領域的只有280萬噸,但僅僅一個煤化一體化項目一旦建成投產,每年的能耗就達2000萬噸標煤。
了解了這些背景,地方政府迅速清理整頓高碳項目、叫停大型煤化工項目的行為似乎也是順理成章。
5月19日,山東省印發《關于進一步開展“兩高”項目梳理排查的通知》,要求嚴格落實能耗雙控指標,嚴控新建“兩高一資”項目(含改擴建和技術改造),新上“兩高”項目,必須在產能替代、煤炭消費減量替代、能耗替代、污染物排放總量替代全部落實后方可辦理相關手續。
6月3日,榆林市發改委召開榆林市“十四五”重點項目梳理排查工作推進會,要求立即梳理排查“兩高”項目各項前期手續和能耗、排放等指標達標情況。對于在建和擬建項目,要延長產業鏈,增大附加值,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對已建成的存量項目,要倒逼企業提升能效水平;對于沒有改造潛力的項目,要應關盡關。
遼寧省提出,從審批行為、投資準入、節能審查、能耗雙控管理、環境影響評價、安全審查、事中事后監管等7個方面入手,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
……
在我國,傳統上決定工業項目能否上馬的核心指標,依次為規模產能、安全、環評。而今,在雙碳目標下,此前并不被重視的能耗指標成了項目能否上馬的關鍵,甚至擁有了一票否決權。而且,這項否決權的權限會越來越大、持續時間會更長。要知道,中國既然做出雙碳目標的承諾,定會來真的、動硬的。這樣一來,能耗較大的能源化工產業短板將暴露無遺,受到的沖擊也將空前。企業只有丟掉幻想和僥幸,直面現實,努力開發并應用新的綠色工藝技術,不斷自我革命,才有可能鳳凰涅槃,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