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受全球疫情好轉、需求增長推動,尿素、電石、焦炭、聚氯乙烯、醋酸等煤制化學品或煤化工衍生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有些產品價格甚至疊創歷史新高,煤化工及相關企業因此獲得了豐厚利潤。記者梳理發現:已經公布上半年業績的滬深兩市煤化工及煤化工相關上市公司,幾乎全部實現正增長,一半以上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翻番。云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安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8只煤化工相關上市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同比更暴漲了10倍。
但好景不長。進入3季度,能耗雙控、拉閘限電、煤價瘋漲三大壓力一齊襲來,煤化工的好光景戛然而止,再度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華魯恒升化工股份公司、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業股份公司、陽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股票價格自 9月23日以來快速下跌,短短不到10個交易日,跌幅均超過25%,有的跌幅甚至超過40%。
多位受訪的證券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預計4季度,不少煤化工企業的業績將會變臉,凈利潤可能由正轉負。
成了能耗雙控重點
為完成年度能耗雙控指標,各地對列入“兩高”名單產業嚴厲打壓,使煤化工面臨前所未有的政策約束。
8月1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云南、陜西、江蘇9個省(區)上半年能耗強度不降反升,被列為紅色一級預警;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云南、江蘇、湖北8個省(區)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方面,被列為紅色一級預警。由于能耗雙控指標的考核結果會作為當地領導班子的工作考評依據,因此,3季度以來,上述已經拉響紅色一級預警的省區紛紛采取鐵腕手段,限制“兩高”產業。又由于4季度是傳統的用能旺季,那些上半年能耗雙控指標完成得較好的省(區),同樣不敢掉以輕心,也開始加大了對列入“兩高”名單的產業的控制。一時間,幾乎所有煤化工項目的地區都以寧肯錯停、不可錯放的態度對待正在正常生產運營的煤化工企業。
廣東省將年綜合能耗超過1萬噸標煤的煤化工、焦化等項目納入“兩高”項目管理臺賬,對相關項目的節能審查、環評審批情況以“國內外先進能耗標準”進行評估復核。對復核未通過的項目,停止建設,限期整改,無法整改的,堅決予以關閉。
內蒙古自治區從2021年起不再審批焦炭(蘭炭)、電石、聚氯乙烯、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等“兩高”項目。
陜西省要求9~12月期間新建成“兩高”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本年度新建已投產的“兩高”項目在上月產量基礎上限產60%;其他“兩高”企業實施降低生產線運行負荷、停運礦熱爐限產等措施。
……
記者手頭的《榆林市發改委關于確保完成2021年度能耗雙控目標任務的通知》(榆政發改發[2021]272號)要求,對連續兩個季度或年度能耗強度下降目標未完成的縣區政府實施問責,將能耗雙控任務分解到各區縣及具體用能企業。其中,陜西北元化工集團、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陜西神木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陜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陜西煤業化工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陜西奧維乾元化工有限公司、陜西東鑫源化工有限公司、陜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陜西金泰氯堿化工有限公司、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等上百家煤化工及相關企業被要求減壓產量50%;兗州煤業榆林能化有限公司80萬噸煤制甲醇項目則被要求立即停產整改,待能耗等量置換后方可投產;陜西未來清潔化學品有限公司、兗礦榆林煤業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市電石集團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等50多家單位則被勒令立即停產。
總投資52億元的陜西渭化集團彬州3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項目于今年2月9日打通全流程并產出合格乙二醇產品,4月初完成了主裝置72小時性能考核。其主要裝置全部采用了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工藝組合,能效水平和產品質量處行業最好水平,所產乙二醇合格率達100%,可以任何比例與石油基乙二醇摻混。因此,國內三大聚酯企業迅速與該公司簽訂了月供應1.5萬噸乙二醇的長期合同。然而,令人備感無奈的是,這個此前能評、環評、立項、備案等一切手續齊全且獲得政府批復的項目,眼下卻被當地政府以沒有能耗指標和煤耗指標為由,勒令全面停產,導致企業不僅喪失了盈利機會,還可能面臨因無法按合同要求供貨而被下游聚酯企業起訴的風險。
渭化集團彬州項目的遭遇在全國并非個案。不少省區為了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任務,均明確新建成“兩高”項目不得投入生產、已經建成投產的“兩高”項目,要對其能評、環評重新評估審查”;即便經復查沒有問題,地方政府也會強制減產或停產。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政,不少煤化工企業只得暫停了已經啟動的擴能技改項目。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項目、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煤制烯烴項目、恒力榆林煤化一體化項目等一批大型、特大型煤化工項目均已暫緩實施。
拉閘限電開二停五
受煤價持續大幅上漲、電力需求增長、煤電價格倒掛、煤炭供應偏緊等因素影響,6月以來,全國不少省區出現了多年不遇的電力供應緊張。尤其9月以來,一些省區因電力供應缺口較大被迫頻繁拉閘限電。在缺電和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任務雙重作用下,煤化工行業成為地方政府拉閘限電的首選。不少省區甚至明確煤化工裝置只能“開二停二”“開二停五”,或直接要求停產十幾天甚至一個月。
四川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煤化工上市公司則紛紛發布了限電限產對公司影響的公告。其中,宜賓天原集團因限電限產每月減少電石產量2.5萬噸;擁有兩套合成氨系統的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而今只能啟動一套系統且負荷率被限制在80%以內;江蘇索普化工股份公司的酸酸裝置負荷率被迫降至70%左右;山東魯西化工集團股份公司部分裝置的負荷率調降至60%~70%。
內蒙古自治區一張姓電石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地電力部門近期經常停電,最多時一天停電9次,致使電石爐頻繁啟停,不僅嚴重影響了電石產量和質量,也增加了溫控難度和點火作業等環節的安全隱患。這位負責人透露,由于反復停電,頻繁啟停電石爐,前幾天他們單位一臺電石爐溫度不穩定,電石噴濺出來當場就燒壞了機器人。如果當時是人工作業,后果不堪設想。
目前業內人士最擔心的是,對于需要24小時連續運行的化工企業而言,哪怕一次晃電,都可能造成幾十萬、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損失。如此頻繁拉閘限電不僅會大幅增加煤化工企業單位產品成本和能耗,還會影響防腐效果、反應參數、工況穩定,同時極易引發泄漏、堵塞、爆燃等事故發生。
煤價瘋漲有價無貨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煤超瘋”再現。其中,歐洲ARA港、南非理查德RB、澳大利亞紐卡斯爾NEWC的動力煤現貨價格,分別超過185美元/噸、161元/噸、188元/噸,同比漲幅分別超過250%、173%和215%。
國內煤價上漲雖然沒有國際那般瘋狂,但同比也普遍上漲了90%以上,部分煤種價格同比甚至上漲了200%。以榆林地區5800千卡/千克低硫、低灰煤為例,目前出廠價為1500~1600元/噸,同比暴漲200%;山西主焦煤價格則從去年同期的1400~1500元/噸,飆漲至目前的3050元/噸左右,漲幅超過203%。
煤化工企業普遍反應,目前煤炭供應十分緊張,即便現款甚至預付款且是長期合作關系也只能采購到企業70%左右的用煤量。
“9月以來,鄂爾多斯、榆林等產煤地區,幾公里長的運煤車隊再度出現。有些貨車司機排隊一兩天才能裝上煤,甚至當地的部分用煤企業也無法保證自身的煤炭供應。”陜西煤業新型能源神木分公司總經理王振平對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正常情況下,煤價等原材價格的上漲,產品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地上漲,企業利潤是有保障的,但這次的現實是,在煤價已經漲到歷史高位且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當地政府卻通過限電限產甚至勒令停產等行政手段令煤化工裝置產能無法釋放,單位產品成本激增,導致9月以來,企業盈利驟然縮減。
科技創新最為緊迫
就在前所未有的三大壓力襲來時,煤化工產業同時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動力。
9月1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視察并表示“煤化工大有前途”。習總書記同時要求煤化工產業實現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第一次聽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系統具體地闡述煤化工產業。認真領會習總書記的這段指示,業內人士得出兩個重點:一是肯定了煤化工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二是對煤化工的發展方向提出要求。換句話說,煤化工產業要繼續發展,就必須實現工藝低碳、產品高端。
許多業內人士就此對煤化工產業提出了技術攻關的具體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劍春說,經過20多年的發展,生物質原料采收、加工、儲存、應用技術已經成熟。國內運行的最大生物質循環流化床鍋爐已達260蒸噸/小時,所產高溫超高壓蒸汽完全能夠滿足煤化工企業的蒸汽要求,而且生物質鍋爐的結構、上料、儲料、控制系統與燃煤鍋爐大同小異,只需少量投資改造后,即可為煤化工企業節約40%左右的用煤指標,幫助企業走出當前困境。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表示,通過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第三代甲醇制烯烴、甲醇制乙醇、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百兆瓦級全釩液流儲能系統、液態陽光燃料合成等一批顛覆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在提升煤化工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的同時,大幅減少單位產品的產值能耗。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秘書胡遷林表示,要通過系統集成、流程優化、關鍵部件提升、能量梯級利用、資源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工藝推廣應用、高值特種化學品開發生產等途徑,在提升煤化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同時,大幅降低行業能耗。他建議業內重點開發生產α-烯烴、高結晶度聚丙烯、高品質潤滑油基礎油、煤基高端蠟、壬醇、異壬醇、聚丁烯等高端產品;探索煤化工與石油化工技術耦和生產環氧乙烷、乙二醇、苯酚、環氧丙烷新路徑;嘗試現代煤化工與石油化工、冶金、化纖、電力等傳統產業耦合,促進多元化發展,或者在條件允許的區域,通過煤化工與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等耦合,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或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水制氫,以替代或部分替代燃煤發電和煤制氫,提升煤化工綠色、低碳化水平。
胡遷林同時建議,煤化工要利用裝置規模大、所產二氧化碳純度高、現場配套齊全、技術路線豐富等優勢,在二氧化碳制芳烴、二氧化碳制甲醇、二氧化碳制甲酸、二氧化碳制乙醇、二氧化碳制乙二醇、二氧化碳制汽油、二氧化碳制烯烴、二氧化碳制碳酸酯、二氧化碳制橡膠、二氧化碳制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化碳制生物基化學品、二氧化碳加氫甲烷化等方面開展聯合技術攻關,開發世界前瞻技術,為行業也為人類探索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現實路徑,使煤化工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有力推手。
政策的歸政策,技術的歸技術。當然,煤化工企業盼望著政策能夠為技術創新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