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指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中國經濟出版社主辦的第二屆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在北京開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在會上就雙碳目標下,我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做了介紹演講。
零碳知識局簡要梳理了李創軍司長的演講全文,主要看點包括:
碳排放是氣候變化的主因,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體。所以應對氣候變化就必須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費,推動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
預測到2030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增長4倍,到2050年風光裝機容量將增加15倍,光伏發電容量增加的更多,要增加到20倍。
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規模已經突破了11億千瓦,到今年7月底,水電裝機達到了4億,風電裝機和光伏裝機目前都是3.4億,生物質發電裝機將近4000萬千瓦。水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的裝機都是世界第一。
我們國家的光伏的各個環節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都超過了7成,在硅片環節更是高達96%,在組件環節達到了76%。
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將達到20%左右。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將達到10億噸標準煤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占比將超過50%。
某種意義上來講,新能源就是一個農場,傳統能源是個工廠,對土地的需求、對土地的依賴,就要有相關的土地政策保障新能源用地的需求。
以下為李創軍司長的演講全文:
尊敬的李毅中部長、趙東總經理、李壽生會長、王希勤校長,各位院士、專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感謝論壇給予這樣一個發言的機會。下面,我就雙碳目標下,我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做一個簡要的介紹,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全球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
當前,氣候變化已經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近年以來,世界多個地方出現了極端高溫天氣,尤其是在我們國家四川、重慶,今年極端天氣也對能源供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了全人類和各國的現實關切。
碳排放是氣候變化的主因,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體,所以應對氣候變化就必須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費,推動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方向,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全球近90%的發電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國際可再生能源署也預測2040年全球新能源在電力供應中的比重將達到2/3,2050年將達到85%左右。在這里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將是今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領域。預測到2030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增長4倍,到2050年風光裝機容量將增加15倍,光伏發電容量增加的更多,要增加到20倍。
發展可再生能源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各國政府以及能源企業的一致行動,目前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就是占到了全球能源版圖70%份額的國家和地區已經相繼明確了碳中和的時間表,最早有2030年,我們國家明確是在2060年。
一些傳統能源企業也紛紛將可再生能源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推動企業的能源轉型。殼牌提出來2050年轉型成為凈零排放的能源公司。道達爾提出來到2050年實現生產的凈零排放和歐洲用戶能源產品的凈零排放。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提出來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二、我國可再生能源是減排不減生產力的重要支柱
當前,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各國競相角逐、爭相投入的一個重要領域,成為新一輪能源革命和科技產業革命的主戰場,發展可再生能源有重大的意義,是減排不減生產力的一個重要的支柱。
一是發展可再生能源能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減少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逐步實現能源自足。
二是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是踐行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承諾的主導力量,實現碳中和,能源是主戰場,可再生能源是主力軍。
三是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是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對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拉動有效投資,穩經濟增長、擴就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十三五”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在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之下,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由并跑到領跑、由先行軍成長為生力軍,進而成長為主力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1.開發規模持續擴大
十八大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年均保持了13%的快速增長,新能源增長速度更快,年均增長實現了28%。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規模已經突破了11億千瓦,到今年7月底,水電裝機達到了4億,風電裝機和光伏裝機目前都是3.4億,生物質發電裝機將近4000萬千瓦。水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的裝機都是世界第一。我們國家目前的風電、光伏的新增裝機容量每年大概都占全球的一半。到2021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全球的1/3,風電裝機占到全球的40%,光伏裝機占到全球的36%,水電裝機占到了全球的29%。
2.發電量也在不斷增加
2021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了將近25000億千瓦時,是2015年的1.8倍,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了29.9%。這里邊新能源發電量是1.14萬千瓦時,這個電量基本上相當于全國的居民用電量,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居民用電量基本上實現了綠色電力供應,占全社會電力的比重達到了13.7%。
3.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
目前,風電已經形成了低風速、低溫、高原、海上多條成熟技術路線,機組大型化趨勢明顯。風電的主流裝機機型從2000年前后的750千瓦已經提升到目前的3兆瓦左右,海上風電單機容量達到了15兆瓦。光伏也實現了從多晶到單晶,電池效率持續提升,量產的單晶電池轉化效率達到了23.1%,電池轉化效率多次刷新了世界的記錄。
4.形成了完備的全產業鏈,集成制造體系
風電也好、光伏也好,在全球的整個產業鏈當中的競爭優勢已經是十分明顯。我們國家的光伏的各個環節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都超過了7成,在硅片環節更是高達96%,在組件環節達到了76%,全球排名前十的光伏制造企業當中,我們國家也都占到了7家以上。全球十大風機制造企業里邊,我們國家占到了6家,所以去年在全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書記講到去年經濟工作成績的時候,特別強調風電、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優勢凸顯,這也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一個事。
5.開發利用規模經濟性能不斷提升
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成本在不斷下降,以光伏為例,目前的單位千瓦的造價在4000元左右,只有2010年的20%,上網電價也從2008年一度光伏電價4塊錢左右,到現在只有3毛錢,降幅超過了90%。從去年開始,我們國家的陸上風電和光伏電站全部實現了平價,擺脫了補貼依賴,進入了平價發展階段。
6.可再生能源政策體系也日益完善
現在已經形成了以可再生能源法為基礎,以戰略規劃、產業政策、標準體系和監管規則體系完備的一套可再生能源的政策體系。
三、推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的相關情況
“十四五”應該說是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剛才前面幾位領導也都講了。2020年的9月,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也就是所謂“雙碳”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能源發展新的根本的遵循。
在今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體學習中間,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當中,要處理好四對關系:一是發展和減排的關系,二是整體和局部的關系,三是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四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特別強調要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
要加大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有規模、有效益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
總書記這些論述、這些講話,為我們下一步,尤其是“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也提供了根本的發展遵循。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有四個鮮明的特征:
一是大規模發展。在“十三五”跨越式發展基礎上,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要進一步提高。
二是高比例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將由電力消費增量的補充轉變成增量的主體,在整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不斷提升。
三是市場化發展。以前國家給予了新能源很多的補貼政策,從去年開始,我們實現了無補貼,在今后一段市場化的發展將成為新能源發展的主要發展方式。
四是高質量發展。既要實現大規模的開發,同時也要高水平的消納,保證整個電力的安全可靠供應。所以可再生能源將進一步引領能源生產消費革命的主流方向,將成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主導作用和主力支撐。
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將達到20%左右。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將達到10億噸標準煤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占比將超過50%,這里面主要是增量占比,因為現在總量占比還達不到,但是在整個“十四五”的能源消費增量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將達到50%。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的年發電量將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也就是說在“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當中的占比也要超過50%,其中風電、太陽能的發電量將在“十三五”末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占全社會用電的權重將從“十三五”18%的基礎上達到33%,非水的消納權重將達到18%。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可再生能源發展將堅持以高質量躍升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堅持六個并舉: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就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單品種開發與多品種互補并舉、單一場景與綜合場景并舉、發電利用與非電利用并舉,促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市場化發展,有效支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建設。
發展方式有四個:以區域布局優化發展、以重大基地支撐發展、以示范工程引領發展、以行動計劃落實發展。
在以區域布局優化發展方面,對全國各個地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三北”地區優化推動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化、規模化開發。在西南地區將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開發。在中東南部地區重點推動風電和光伏就地、就近開發。在東部沿海地區積極推進海上風電的集群化開發。
重大基地支撐發展主要有幾個任務:
把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的大型風光電基地的開發建設作為“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動、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以沙漠、戈壁、荒漠為基地作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目前我們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大型風光電基地裝機規模大概1億千瓦(9705萬千瓦),第一批基地現在已經全部開工建設,第二批的基地項目清單已經印發,正在抓緊開展項目的前期工作,目前正在組織謀劃第三批基地項目。
在“十四五”期間,我們規劃建設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包括新疆可再生能源基地、黃河上游可再生能源基地、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基地、黃河幾字灣可再生能源基地、松遼可再生能源基地、冀北可再生能源基地、黃河中下游綠色能源廊道可再生能源基地等。
新疆可再生能源基地,涵蓋了南疆、北疆、東疆,主要是本地消納和外送消納相結合。
黃河上游可再生能源基地,主要以外送消納為主,黃河上游主要在青海,包括青海的海南州、海西州。
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基地,主要以外送消納為主,主要分布在甘肅的酒泉、嘉峪關、金昌、武威、張掖。
黃河幾字灣可再生能源基地,主要以外送消納為主,這個主要分布在蒙西、寧夏、隴東、陜北,是“十四五”,尤其是沙漠、戈壁、荒漠相關建設的一個重中之重,也是主陣地、主戰場。
黃河中下游,主要是分布在山東、河南沿黃河地帶,主要是以就地消納為主。
冀北可再生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河北的張家口、承德、內蒙古的烏蘭察布—錫蒙,主要以本地消納和外送消納相結合。
松遼可再生能源基地,是以區內消納為主,直流外送為輔,主要分布在東北的黑吉遼三省的西部、蒙東(內蒙古東部的東部)。
規劃建設兩個水風光的綜合開發基地,云貴川、藏東南,主要是依托西南的水電基地,然后推動水風光的聯合開發運行。
五大海上風電基地,主要是山東半島、長三角、閩南、粵東和北部灣,在這五個地方要規劃建設千萬千瓦級的海上風電集群化基地,實現集中連片開發。預計到2025年新增并網的海上風電在五大基地將超過兩千萬千瓦,新增開工規模將超過四千萬千瓦。
這是以重大基地來支撐發展。
以示范工程引領發展。將在“十四五”期間,謀劃開展一批示范工程建設,示范工程里邊主要有三大類:
1)技術創新示范。主要開展深遠還風電、新型高效電池、光伏戶外認證、地熱能發電、中深層地熱供暖。
2)開發建設示范。主要包括光伏治沙、光伏廊道,深遠海海上風電平價、海上能源島、海上風電與海洋油氣田深度融合發展,生物天然氣示范、生物質發電市場化示范、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制氫利用、中小型抽水蓄能的示范。
3)高比例應用示范。主要包括發供用高比例新能源示范、綠色能源示范縣、村鎮新能源微能網示范、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示范。
這是我們在“十四五”準備開展的一些示范,通過這些示范工程來引領發展。
以行動計劃來落實發展。我們在“十四五”里邊將開展九類行動計劃,這九大行動計劃包括城鎮屋頂光伏行動、“光伏+”綜合利用行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新能源電站升級改造行動,新能源電站升級改造行動就是把原來舊的風電場和舊的光伏電站,在技術發展進步以后用新的技術、新的裝備來替代,這樣在原有的程度上能夠實現更大規模的開發利用,裝機的規模將進一步增加。
抽水蓄能的資源調查行動,已經制定發布了新一輪的《中長期的抽水蓄能發展規劃》,到2030年規劃抽水蓄能的裝機規模將達到1.2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規模化供熱行動,重點是以生物質和地熱為主體。鄉村能源站行動、農村電網鞏固提升行動。
為了保證“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是要深化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提升政府服務水平。
二是要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強化消納責任權重引導,加強消納責任權重評價考核,建立健全消納長效機制。
三是要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場化發展機制,健全開發管理機制,完善全額保障收購制度,完善價格行動機制和補償機制,構建市場交易機制。
四是建立健全綠色能源消費機制,主要是完善綠色電力證書制度,今后綠色電力證書將成為消費可再生能源主要的依據和證明,也是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的一個有效的手段,我們準備近期起草完善綠色電力證書制度來引導社會積極的更加廣泛的消費綠色能源。
在政策與機制方面還要與相關部門配合,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金融體系,完善可再生能源資源評估和服務體系,要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的財政政策支持,會同相關單位、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可再生能源土地和環境的支持保障。
可再生能源資源評估和服務,主要是要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做好水風光資源的評估開發。土地保障,主要是跟自然資源部門,因為風和光的特點決定它對土地的依賴很大。
某種意義上來講,新能源就是一個農場,傳統能源是個工廠,對土地的需求、對土地的依賴,就要有相關的土地政策保障新能源用地的需求。綠色金融的支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現在非技術成本在新能源發展中間占到很大的比例,技術成本在下降,但是非技術成本如果不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金融環境,將會影響到新能源成本的下降和經濟性的實現,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金融消費、綠色金融體系,鼓勵社會資本支持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建設發展。
今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里面從七個方面提出了21項具體的政策措施,我們下一步將會同行業各方面的力量抓好政策的落實,為整個新能源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為推動實現雙碳目標作出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行業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