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開局,天然氣漲價態勢明顯,近日兩家大型企業聯合提價。而多家市場機構則預測,2014年天然氣缺口至少在700億立方米,絲毫不遜色2013年。據此多家化工企業認為,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烯烴產業利潤承壓,未來甲醇制烯烴將走俏。
市場機構指出,過去5年,中東憑借廉價天然氣,石化產能大幅擴張,占到同期全球新增產能的50%以上,壓制了全球石化產品的價格。但由于以下幾點原因,未來其天然氣或將日益稀缺,中東產能擴張將會被逆轉。首先,中東人口增速快,并且由于實行高補貼(油價僅為全球的1/3),能源消費增速高達5%以上,是全球的2倍;其次,該地區能源結構以氣代油;由于等熱值原油價格遠高于天然氣,因此中東各國都在開始大量用天然氣替代原油發電,導致天然氣國內消費增速是原油的2倍。整體來看,天然氣開始稀缺。目前中東5大石化產國,科威特、阿聯酋已經開始進口天然氣,沙特、伊朗也都沒有閑置產能,未來兩年中東新建石化產能僅有2套裝置,是過去的1/4左右,顯著放緩。
其實中東石化擴張步伐放緩從2012年就已經開始。過去兩年我國從中東進口的乙烯和甲醇增速大幅放緩,量變已引起質變,乙烯和甲醇的價格2013年下半年分別上漲了30%和60%。隨著這種趨勢的延續,未來乙烯和甲醇的價格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利好行業內企業。
即使近期東北亞的乙、丙烯受原料價格和需求支撐,價格走高,但據測算,當乙、丙烯1500美元/噸的乙丙烯價格之下,3500元/噸是MTO(甲醇制烯烴)能承受的甲醇最高價格。而其他的甲醇下游產品由于缺少替代性,從長期看價格傳導仍有可能。但MTO的最終品價格受到油價的限制,高于3500元/噸的甲醇價格將對MTO的開工率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