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業界關注、一度讓業界振奮的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一期工程,在投運入網一個多月后,因氣化爐內壁腐蝕及內夾套減薄問題被迫停產檢修,至今仍未恢復生產,損失巨大。此前的2012年,新疆廣匯集團的煤化工項目氣化爐也曾因同樣的問題反復折騰了近一年時間,才勉強找到一種補救方法。
據記者了解,我國不少煤化工項目、尤其是煤化工示范項目由于設計時對煤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煤質把握不準,在氣頭的技術選擇、設計、建造等諸多環節忽略煤質對氣化爐的影響,造成項目投產后“中氣不足”,麻煩不斷。新型煤化工項目一般投資規模巨大,少則數十億元、多則數百億元,來不得半點閃失。專家建言,上馬煤化工項目一定要先吃透煤。
氣化爐出問題大多吃虧在煤上
“一般搞煤化工,一開始對煤質的問題都不夠重視,認為什么煤都可以搞,其實不是這樣。”中國天辰化學工程公司原副院長孫正泰直言不諱地表示。
記者了解到,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的試驗結果正好印證了孫正泰的觀點。該項目在2012年試運行期間采用的是神華煤,運行20多天沒有發現腐蝕現象,正式投產后改用大唐自身煤礦的褐煤,結果出了問題,說明煤質對氣化爐的影響是主因。
事實上,因煤質而直接影響氣化爐運行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新疆廣匯煤化工項目投產初期因煤質問題造成氣化爐內壁腐蝕,在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的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損失巨大。大唐內蒙古多倫煤化工項目自投產后,運行的最大瓶頸是氣化爐,而煤質又是根本原因。該項目通過對錫盟周邊煤礦的采樣分析和試燒,項目附近未找到能夠滿足氣化爐設計的煤種。企業雖經深入研究和對外考察,開始配煤摻燒,但由于項目原設計中沒有混配煤措施,且供煤煤質不夠穩定,嚴重影響了氣化爐長周期穩定運行,直接影響自產甲醇量,進而影響項目生產負荷和經濟效益。呼倫貝爾一家化肥項目投產后最為突出問題,就是原料煤種不匹配,裝置無法實現連續長周期穩定運行,開停車頻繁。該地區能夠使用的最好煤質與設計煤種差距較大,褐煤水煤漿濃度設計為53%,但實際只能達到49%左右,使氣化裝置達不到設計能力。
煤科總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副院長陳貴鋒認為,現在中國的煤質太復雜,從煤種到煤質,不僅在同一個地區煤質相距甚遠,甚至同一個礦井不同煤層的煤質都不一樣,同一個礦區相隔很近的位置,煤質變化有的也非常大,這對一些煤化工項目的操作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