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華能集團發電量全國第一,但搞煤化工進度比較慢,現在必須謹慎。”中國華能集團煤炭部經濟運營處副處長劉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幾年電力巨頭頻頻涉足煤化工,而業績大多不盡如人意。記者近幾日采訪國內七大煤電集團發現,各大集團正在吸取經驗教訓,對延伸發展煤化工的態度漸趨理性。
華能集團2004年從IGCC發電項目開始涉足煤化工,但該項目2012年運行以來,氣化爐因煤質影響運行不穩定,項目出現虧損。技術搞不定,人才又不足。“我們搞電不缺人才,但搞煤化工缺人才。受體制約束,引進成熟的人才又比較困難。”劉宇告訴記者。認識到搞煤化工并非易事,華能集團開始變得謹慎,對新疆的一個煤制氣項目技術證論就搞了4年多,還是遲遲不敢下手。
國電集團、華電集團等企業也有類似的遭遇。國電集團煤化工部負責人趙麗梅介紹,集團2009年前后在獲取煤資源的過程中配套建設了6個煤化工項目,包括氯堿、煤基多聯產、煤制烯烴、化肥等,而目前這些項目或轉讓、或停緩建,集團正在慢慢退出煤化工領域。
華電集團公司煤炭部經濟運營處副處長董建立告訴記者,華電集團2010年因獲取煤炭資源而被帶進了煤化工領域,當年就決策了煤制氣、煤制乙二醇等4個煤化工項目,2011年又在陜西榆林上馬了天然氣制甲醇項目和煤制甲醇項目。但建成投產的項目都大幅虧損。近期新領導班子正在進行反思,研究煤化工到底怎么干,干多大。
大唐集團是率先開展現代煤化工示范的電力企業,2005年起上馬了多倫煤制聚丙烯、克旗煤制天然氣、阜新煤制天然氣、呼倫貝爾尿素等項目。大唐國際煤化工處副處長王立春指出,大唐建設煤化工項目經驗不少,教訓也很深刻,主要是煤氣化技術沒有吃透,已開車的項目負荷都不高。大唐將主要立足于開好已建成的幾個項目,力爭盡早實現“安、穩、長、滿、優”。
記者了解到,電力企業發展煤化工有著十分相似的歷程,都是在獲取煤炭資源的過程中,按照地方政府就地轉化煤炭的要求而“被化工”,此后都遭遇了技術、人才、管理等一系列難題,已建成的項目大都出現運行不穩定、人才流失嚴重、項目嚴重虧損等問題。企業普遍反映:煤化工技術密集,外行不容易掌握;專業人才總量不足,企業間相互挖人現象十分嚴重;電力企業計劃經濟色彩相對濃厚,管理層級多、決策慢,在煤化工建設過程中受到的干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