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煤制氣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又面臨著環保壓力大、能源轉換利用效率低、項目經濟性不確定、配套管網設施缺乏、關鍵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等風險。近日北京召開的首屆煤及合成氣制天然氣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就煤制氣產業的機遇和挑戰表達了各自不同看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指出,我國發展煤制氣技術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對天然氣巨大的市場需求,必將推動煤制氣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政策的推動下,后續項目建設將加快,潛在投資規模達千億元級別。
李壽生稱,發展煤制氣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創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同時要發展自主研發技術。當前煤制氣技術發展必須立足于能源化工產業調轉大局,將煤基合成氣制天然氣技術作為推動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之一,以此推動甲醇、合成氨、化肥等產業的結構調整。
對于中國煤制氣的發展前景,國外研究機構表示看好。伍德麥肯茲中國及東北亞研究中心總裁杜文樂認為,中國強勁的天然氣需求為天然氣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此外,中國已經開始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且目前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仍然緩慢,考慮到有限的天然氣供應、未滿足的天然氣需求和氣價的上漲,煤轉化制氣項目將繼續顯示出經濟性優勢。
同時,也有專家提出,煤制氣產業面臨諸多挑戰,發展要慎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表示,煤制氣產業已經出現投資過熱的苗頭。企業應該客觀地看到,煤制氣產業目前仍然面臨著環保壓力大、項目經濟性受煤炭價格影響大、缺乏配套管網設施、關鍵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等瓶頸。同時,當前煤制氣能源轉換利用率不高,也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自2010年國家批準建設大唐克旗、大唐阜新、內蒙古匯能、新疆慶華4個煤制氣項目以來,國內累計已有60多個煤制氣項目處于前期規劃階段。僅2013年就有8個煤制天然氣項目獲得“路條”,合計年產能達811億立方米。然而迄今實際投產的產能總計僅有約30億立方米,包括大唐克旗一期和新疆慶華一期。據悉,多數企業因為煤制氣示范項目表現出來的不確定性而選擇謹慎觀望。
此次論壇由中國石化聯合會及莊信萬豐工藝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