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至5年,我國化工增速將由7%下降到5%左右。國內乙烯產能建設放緩,未來新增產能主要來自新型煤化工領域。”8月27日,第十八次全國乙烯年會發布調研報告,分析展望中國及全球石化行業態勢。
目前,我國已建成千萬噸級煉廠22座,其中百萬噸級乙烯產能基地8座。2013年,我國煉油能力為7.1億噸,乙烯產能達1788.5萬噸, 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從產業規模來看,中國已躋身石化大國行列。
受宏觀經濟因素影響,2012年以來,國內石化市場需求縮水。預計到2020年,國內乙烯行業長期保持產能增長高于需求增長的態勢。
產能過剩、原料價格居高不下、進口低價產品沖擊等多重因素交織,逼迫國內多家石化企業采取短停消缺手段降低運行成本。根據全國乙烯工業協會對國內22套乙烯裝置的函調,2012年起,先后有11家石化企業對裝置進行停產檢修。其中,吉林石化、上海石化各一套老舊低效裝置永久關停。
近年來,國內乙烯產能增速逐漸放緩。2005年,全國乙烯產能為788.5萬噸,2010年升至1512.5萬噸,產能增長91.8%。2013年與2010年相比,產能增長276萬噸,漲幅僅為18.2%。
據全國乙烯工業協會預測,受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烴工藝商業化及頁巖氣工業革命影響,傳統石腦油制乙烯競爭力減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乙烯產能建設增速。2016年,國內將僅有180萬噸新建乙烯產能采用傳統石油法工藝。與此相比,未來5年,在我國新建的1000萬噸乙烯產能中,超過60%將采用煤化工工藝。
來源:全國乙烯年會發布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