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主要原材料生產能力快速擴張,我國聚氨酯行業產能過剩、環保和安全生產的壓力加大等問題集中顯現,已經困擾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自主科技創新開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高端化水平,實現布局合理、綠色環保、低碳高效,是行業未來的主攻方向。這是9月2日記者在上海舉辦的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六屆一次會員大會暨第17次年會上了解到的信息。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在會上指出,近20年來,中國聚氨酯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生產規模從每年幾十萬噸發展到近千萬噸,產量和消費量位居世界第一,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一大批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大公司手中。中國是聚氨酯產業大國,還不是強國。
據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我國聚氨酯產銷量占全球的40%以上。當年聚氨酯總產量達到870萬噸,比上年增長11.5%。其中聚氨酯泡沫塑料340萬噸,氨綸40萬噸,彈性體70萬噸,合成革漿料和鞋底原液230萬噸,涂料140萬噸,膠黏劑和密封劑50萬噸。預計2014年全國聚氨酯產品生產和消費將達到960萬噸,規模繼續穩居世界首位。
中聚協理事長楊茂良表示,在行業產能擴張的同時,產能過剩、環保安全壓力隨之而來,比如環氧丙烷生產廢水處理、聚醚多元醇和部分異氰酸酯產品產能過剩等問題對行業造成重壓。與此同時,HPPO制造環氧丙烷技術、氣相光氣法制造TDI技術、IPDI制造技術、熔紡氨綸TPU切片技術、高固含量PUD技術等先進的環保綠色技術,我國還沒有完全掌握。
李壽生表示,對照行業現狀和目標愿景,我國聚氨酯行業要下大力氣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在化解產能過剩工作上爭取實質性的突破,特別是要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搶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同時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努力做好運行監測、節能減排和降本增效等重點工作;做好“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研究,特別是要研究好聚氨酯工業如何由大變強。
中聚協秘書長朱長春向記者表示,聚氨酯上游原材料產品生產企業要審時度勢,調整方向,擴大市場。一方面,要利用國家政策,化解好產能過剩的危機。加大生物基多元醇、多元化異氰酸酯、水性聚氨酯等產品和HPPO技術等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另一方面,中國城鎮化進程和高鐵投資加快、環保合成板材需求增長等,為聚氨酯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要加快產業一體化進程,拉長產業鏈,提升產品品質和技術含量,加快聚氨酯產品在汽車、高鐵、太陽能、建筑節能、環保及新興產業領域的推廣應用。
來源:國家石油和化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