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獲悉,《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南》及科技、環保兩個專項規劃和油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21個子行業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均已制定完成,將在四月份予以發布。
同時面世的還有《石化行業產能預警報告》,該報告已是連續第三年發布。值得注意的是,大宗石化產品第一次普遍出現歷史性的產能過剩,2015年煤制油平均產能利用率僅16%,化工新材料結構性過剩有擴大的趨勢。
根據“十三五”規劃目標,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左右,到2020年達到18.4萬億元,在化解產能過剩、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要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優先發展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穩步推進現代煤化工升級示范。
與以往不同,《指南》在兩大主要任務中,首次把“調結構”放在了“穩增長”之前,突出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兩大戰略。
根據規劃的目標,十三五期間結構調整要取得重大進展,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矛盾有所緩解,化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明顯提高。
同時,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研投入占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持續提高,重點突破一批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成套設備,搶占一批科技創新制高點。
此外,綠色發展方式初見成效,行業萬元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及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都要比“十二五”末下降一定幅度。
具體來看,石油天然氣行業重點是:
加強油氣勘探開發,加快管網和基礎設施建設;石油化工行業則著力從優化產業布局和原料結構,促進產品高端化發展等方面實現突破;傳統化工的最大任務是通過嚴格控制過剩產能,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加強應用開發,實現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新興產業要優先發展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穩步推進現代煤化工升級示范,逐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石化行業產能預警報告》顯示,油價導致煤制油產能利用率下降。2015年煤制油平均產能利用率僅16%,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行業開工率雖未見明顯下降,但企業效益大幅下滑。
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是未來能源結構很重要的補充。目前,國家對其的定義是處于升級示范階段,給時間讓其去發展完善,但也要警惕激進,出現過熱局面。
作為新興產業的化工新材料,也面臨結構性過剩擴大的趨勢。TDI、MDI、有機硅單體、聚四氟乙烯、聚甲醛、碳纖維等產品開工率明顯不足,均出現不同程度產能過剩。
低端產品過剩,但高端產品還需要進口。此次在預警報告中將其點出來,就希望對企業行為進行引導,加強應用開發。目前,國內一些高端產品已進入中試等階段,技術突破在即。
(來源:中國氮肥與甲醇技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