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部公布了核準蘇新能源和豐有限公司煤制天然氣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通知,基本同意了該項目的建設,并提出了一些環保方面的要求。同日,環保部還公布了核準內蒙古北控京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煤制天然氣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通知。
一天內環保部兩開綠燈,對煤制氣行業還是很“提氣”的。相關行業人士分析,國家在加強并提高相關環保標準,并嚴格把控準入資質的基礎上,對于未來預期有較好發展前景的煤制氣項目還是持鼓勵態度的。
眾所周知,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煤炭燃燒將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大氣污染,近年來廣受關注的霧霾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造成的。有鑒于此,國家開始大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努力降低煤炭消費比例。在這一過程中,天然氣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的清潔能源得到了國家大力推廣。
不過,由于我國天然氣生產受產能限制,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近三年,我國天然氣產銷差平均保持在400億立方米以上。面對如此巨大的供應缺口,除了長期依靠進口外,提高煤制氣產量也成為了重要的解決之道。
煤制氣是以煤為原料來生產的一種可燃氣體,煤制氣不會產生可懸浮顆粒物。因此,使用煤制氣來代替直接使用煤炭作為燃料對我國治理霧霾等環境污染問題有重要現實意義。
從原料供應角度看,我國煤制氣行業還是有較大可持續發展空間的,因為我國是一個煤炭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截至2014年底,我國探明煤炭總儲量為1145億噸,約占世界總儲量的八分之一。而且,目前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其價格也處于歷史低位時期,煤制氣項目可以更低廉的成本獲得原料。此外,我國目前鋼鐵行業產能也處于過剩狀態,鋼鐵價格低位徘徊。對于大量使用鋼鐵的煤制氣項目來說,低價意味著拉低投資總額、降低建設成本。
據筆者了解,進入2016年后,我國已有數個煤制氣項目通過了相關部門的審批,這似乎預示了今年煤制氣行業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但煤制氣項目本身對當地的水資源及空氣存在潛在的污染風險、投入產出效費比受到質疑、煤制氣是否屬于清潔環保能源仍有待討論。此外,即將于6月份施行的《煤制天然氣產品質量行業標準》給煤制氣行業提供了系統的行業規范,而這或會讓部分未達此標準的煤制氣項目面臨著淘汰或停建的風險。有消息稱,“十三五”期間,國家或不再批準新增煤制氣項目。這些負面因素為我國煤制氣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增添了一抹陰霾。
長遠來看,“十三五”時期,在中央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重視環境保護、嚴把部分行業的準入門檻成為了國家的主抓方向。具體到煤制氣行業來說,訂立更高的行業標準、重視環保、嚴控準入及審批機制,從而保證煤制氣行業在更高層次上的健康、良性成長發展就成為了關鍵。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