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辦公廳5月9日發出《關于對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環評文件編制質量問題處理意見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直指天辰公司編制的《青海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萬噸/年烯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質量較差”。同時,中央環保督察組在5月3日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反饋督察意見顯示,河北邯鄲市武安新峰煤制天然氣項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該項目主體工程主要是由天辰公司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的。
天辰公司涉及的項目為何連接被爆審批違規?違規項目對母公司中國化學(601117.SH)影響多大?針對這些問題,記者5月18日致函中國化學相關部門,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回復。
多個環評項目被指違規
青海礦業12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是青海省“十二五”重點項目之一,其中,一期項目為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所在地是格爾木工業園。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青海礦業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工藝包簽約儀式2014年4月11日在天辰公司隆重舉行,天辰公司承擔該項目的總體設計和煤制甲醇裝置的基礎設計;45天之后的2014年5月26日,該項目就動工了;又過了3個多月,天辰公司針對該項目的環評方案咨詢意見會才在西寧市召開;2015年5月15日,該項目進行了環評公示,但此時距離項目動工已接近一年。
公開資料顯示,環保部于2016年4月1日正式受理了青海礦業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的環評申請。一個多月以后的2016年5月9日,環保部辦公廳發布的《通報》顯示,青海礦業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環評文件中加熱爐煙氣執行的1996年的標準,不符合2015年新版標準的要求,屬于“環境標準適用錯誤”;同時,該項目的環評文件“未分析近三年大氣環境質量現狀和變化趨勢,未針對區域大氣環境質量超標提出削減方案,也未開展相應的影響預測”。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的是環保“三同時”審批制度,所謂“三同時”就是指環保設施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青海礦業和天辰公司的做法,明顯違反了環保“三同時”的規定。
而天辰公司主導環評工作的河北新峰煤制氣項目也與此類似。
武安新峰煤制天然氣項目位于邯鄲武安市午汲鎮,規劃占地為4611畝。該項目業主新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在2015年年底與天辰公司舉行了簽約儀式,由天辰公司負責該項目的設計、采購和施工總承包。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該項目所占地塊已被圈了起來,兩條柏油馬路已經建成通車,一座標記為“規劃館”的建筑已經完工。午汲鎮北白石村村民告訴記者,武安新風煤制天然氣項目實際上從2015年7月就開始平整土地,圈占的大部分土地都是用從這個村莊后面的山上挖來的石頭渣鋪墊起來的。
但中央環保督察組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對河北開展環保督察的過程中,注意到這個項目,認為這個項目“雖然已由省、市有關部門分別辦理了相關手續,但該項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中央督察組5月3日已經將督察意見反饋給河北省委、省政府。
自始至終,中國化學方面未回復記者關于青海礦業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為什么會環評違規,以及天辰公司負責總承包的武安新峰煤制天然氣項目為什么“不符合產業政策”等相關問題。
中國化學恐受影響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是國資委直管的大型央企之一,中國化學是其上市平臺,天辰公司則一直是中國化學旗下最賺錢的子公司之一。
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5年三年間,中國化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達到33.58億元、31.66億元、28.41億元;其中,在中國化學24家主要的子公司和參股公司中,天辰公司凈利潤分別達到5億元、4.93億元、4.08億元;天辰公司凈利潤在上市公司凈利潤中占比分別達到14.89%、15.57%、14.36%。
對于中國化學來說,天辰公司無異于“發動機”“利潤奶牛”,但根據《通報》,環保部決定對青海礦業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環評文件的編制主持人楊建琪等六人予以限期整改6個月的處罰;而在整改期間,各級環保部門不得受理天辰公司以及楊建琪等六人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申請(整改前已受理的可繼續完成審批)。
兩個違規項目帶來后果就是,中國化學的“利潤奶牛”今后半年將在一定程度上陷入項目審批“停擺”的境地。這對中國化學2016年的業績表現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化學相關部門沒有回答本報記者的相關提問。
一位業內人士私下告訴記者,化工項目總承包商大約可以拿到項目總投資額2%~3%的收入。據了解,青海礦業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總投資額235億元,武安新峰煤制天然氣項目總投資額220億元。據此推算,兩個違規項目影響到中國化學大約10億元的收入。而整改期間停止環評審批,對于天辰公司、中國化學的負面影響則是無可估量的。
其實,中國化學的營業收入已經陷入加速下滑的境地。數據顯示,相比2014年,2015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8.26%;相比2015年第一季度,2016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28.75%。天辰公司長達半年的整改無疑將進一步加速中國化學營業收入的下滑趨勢。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