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在荒漠上崛起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世界級工程。
它承載著我國煤炭清潔化利用和破解煤炭產能過剩困局的重任;承擔著“后石油時代”為我國能源裝備制造提供技術戰略儲備的使命。
作為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煤制油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國家示范型實驗室”作用,聯合國內29家企業和科研院所攻關完成37項重大技術、裝備及材料國產化任務,項目國產化率超過98%,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且多項指標居于世界領先水平。一批國內企業從此有實力與西門子、殼牌等世界級企業同臺競爭。
聯手攻關技術創新 釋放中國制造能量
入冬時節,走進煤制油項目建設區,現代化大企業特有的宏偉氣勢撲面而來:1.2萬臺大型設備比肩林立,一根根紅色、黃色、藍色、白色、綠色的管道和無數根傳輸電纜,如同企業身上的動脈、靜脈和神經,把方圓5平方公里的企業聯成了一個循環暢通、反應靈敏的“巨人”。上萬名工人井然有序地忙碌著,為年內產出油品進行最后沖刺……
“以前,煤化工核心技術被外國巨頭壟斷,我們與南非沙索爾公司就引進煤制油技術艱難地談了10年,對方開出的條件愈發苛刻,引進技術之路走不通。”集團副總經理姚敏說,我國煤化工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是缺乏“中國制造”的堅強支撐,核心技術、高端裝備依賴進口,而且付出了異常高昂的費用。
神華煤制油國產化:荒漠上崛起的世界級工程
神華寧煤集團年產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建設工地
在此期間,國內的自主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中科合成油公司實現百萬噸級工業化示范應用,打破了沙索爾公司的技術壟斷,并在多項經濟指標上超越前者。2013年,神華寧煤400萬噸煤制油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并承擔重大技術、裝備及材料自主國產化任務。
“國產化任務包括最核心的中科合成油費托合成及油品加工成套技術、日投煤量2200噸干煤粉氣化技術、10萬標方級大型空分成套技術、丙烯制冷系統壓縮機以及特種工藝流程泵、重大閥門和材料國產化。”神華寧煤煤制油項目建設指揮部總指揮蔡力宏說,引進國外技術風險低但代價大,且受人制約,國內企業聯合攻關成為必然選擇。
由于神華寧煤集團甘冒風險,堅持國產化、開放式創新,煤制油項目變成一個“國家示范型實驗室”。結果表明,一批國內企業在與歐美日制造業巨頭的競爭中“逆襲”。
蘇州安特威閥門公司根據干煤粉裝置特殊需求,研發出全球第一臺雙盤閥,使用壽命是德國產品的一倍以上,在市場上一舉成名。
杭州杭氧公司研發的10萬空分設備,1小時生產氧氣可充滿14個北京“水立方”,是全球最大的單機容量制氧設備,該公司一躍成為世界空分強企。
煤制油核心裝置費托反應器用鋼要求高,全球沒有達到標準的材料,日本鋼鐵公司參加招標時要求降低技術指標,但河鋼集團舞陽鋼鐵公司攻關研制的產品質量超越了國外鋼企。
神華寧煤集團自主研發的“神寧爐”能“通吃”各種煤炭,解決了西門子氣化爐只能吃“精煤”的缺陷,為劣質煤清潔利用提供了途徑,后者在我國煤氣化市場失去競爭力。
煤制油項目國產化,使我國發展大型煤化工擺脫了國外壟斷。“我們不掌握的技術,外企開價畸高或封鎖,一旦我們掌握,價格馬上就斷崖式下跌。煤制油項目雖然投資500多億元,但取得的核心技術是花多少錢也得不到的。”神華寧煤集團黨委書記張作理深有感觸地說。
自主國產化技術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煤制油國產化任務的實施,帶動了國內相關裝備制造業發展,終結了“洋貨”暴利,為建設大型煤化工項目降低了成本。
“項目國產化率超過了國家要求,按工藝技術、裝備臺套數統計國產化率達98.5%,按投資額統計則達到92%以上。原計劃投資550億元,現在預計投資500億元左右,減降成本10%,根源在于核心技術實現國產化。”神華寧煤集團董事長邵俊杰說。
內蒙古北方重工集團承擔“超級P91”高端鋼管技術攻關。該公司副總經理高文海說:“原來P91鋼管從美、德、日進口,每噸15萬元,1年多才能交貨。自從北方重工供貨,P91鋼管價格下降了70%,交貨期僅90天。”
這樣的例子在煤制油項目中比比皆是,國產技術裝備性價比大幅提升,節約了大量費用。
沈陽鼓風機集團10萬空分用壓縮機組研制成功后,與曼透平、西門子產品水平相當,后者主動將價格從每套1.7億元下調到1.2億元。寧夏吳忠儀表公司為煤制油氣化裝置提供的閥門,使用壽命延長五六倍,價格不到國外知名產品的一半,僅此一項節省10個億……
不僅如此,一批國內企業在合力攻關過程中共同成長,與西門子、三菱重工、殼牌等同臺競技,打破對進口技術裝備的“迷信”,使“中國制造”揚眉吐氣。
山西潞安、內蒙古伊泰等企業相繼采用中科合成油公司技術,同時中科合成油公司走出國門,在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南非、俄羅斯等國開拓市場。
杭氧公司以10萬空分設備示范項目為契機,加大國外市場開拓力度,成功中標伊朗卡維、布什爾項目,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
依托煤制油項目的研發成果,河鋼集團舞陽鋼鐵公司的鋼板獲得廣泛認可,出口到中亞、中東地區,用中國鋼板推動中國制造“走出去”。
河鋼集團舞陽鋼鐵公司董事長鄧建軍、吳忠儀表公司總經理馬玉山、杭氧公司總工程師周智勇等人告訴記者,煤制油項目國產化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裝備制造企業在改革創新中的嶄新面貌,還提振了未來發展的信心。
化解過剩產能 加快產業升級
“煤炭開發、使用帶來巨大環境壓力,清潔化利用勢在必行。而神華寧煤煤制油工藝技術比之前有了更大改進,油品質量更高。如果在大城市推廣,有助于解決汽車尾氣污染、霧霾治理難題。”
在煤制油廠區,蔡力宏拿起一瓶用中科合成油技術生產的清潔柴油介紹,根據2014年APEC會議期間北京環衛車輛試用此種柴油的情況來看,它具有超低硫、低芳烴、高十六烷值、低灰等優勢,各種污染物排放明顯降低,優于國V標準。
今年10月,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煤制油已投料試車,年內將生產出油品。該項目年產合成油品405萬噸,其中柴油273萬噸,一旦投產,每年可就地轉化煤炭2046萬噸。
“煤制油消化的煤炭約占集團公司全年產量的三分之一,每噸煤發展煤制油的價值相當于原煤直銷的7倍。如果我們堅持清潔能源發展戰略,探索出一個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煤制油模式,煤炭產能過剩、盈利能力下滑的困局就有望解開。”張作理說。
(來源:亞化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