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的寧夏寧東大地,茫;哪騿翁鬃畲笠幠5纳袢A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裝置巍然聳立。
在凜冽的晨風中,受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委托前來考察的中科院秘書長鄧麥村一行,在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旺和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姚敏的陪同下,現場考察了這座世界級煤制油工程生產運行情況,并聽取了李永旺團隊關于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技術研發的專題匯報。
不忘初心 從心開始
去年12月28日,年產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成功投產。一直關心、牽掛這一項目的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向參與工程建設、生產運行、技術研發的廣大科技人員、干部職工表示慰問與祝賀。習總書記指出: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具有重大意義;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
這項自主創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得到了習總書記的點贊,對從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走出來的李永旺和他所合作的神華寧煤集團而言,是一份光榮、也是一份鼓勵。“我們感到很光榮,雖然困難很多,壓力也很大,我們還是把這個事情基本做好了。”神華寧煤集團董事長邵俊杰說。
此次前來考察的鄧麥村又給奮斗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帶來了一份溫暖而又激勵人心的禮物——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的賀信。
“不忘初心 從心開始”,飽含白春禮期望與寄托的八個大字,醒目地印在賀信的封面上。
白春禮在信中對全球單套最大的煤炭間接液化裝置成功投產開車表示祝賀,也對奮戰在工程現場的一線技術團隊表達了誠摯的慰問。他表示,神華寧煤煤制油工程的成功投產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煤炭間接液化技術歷經中試、工業示范,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該工程的成功是中科院重大成果產出的成功應用典范,是中科院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積極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成功將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又一場勝利。
白春禮沉甸甸的囑托,讓中科合成油全體參戰科研人員感受到了一份來自“娘家人”的溫暖。
成果轉化該轉變思維了
正如白春禮在信中所說,30多年來,經過幾代科技人員不懈的艱苦努力,中科合成油從一個單純的科研團隊到成立工程中心,再到發展成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高技術公司,為我國將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事實上,李永旺在山西煤化所時,便一心投入了備受爭議的煤制油研究之中。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自己在德國讀書期間,就遇到許多對費托合成煤制油技術有不同意見的科學家勸他放棄。但倔強的李永旺卻認準了這件事,認準了這是他一輩子最應該干的事,并堅持到了現在。
說到成果轉化的經驗,李永旺坦言,自己在研究最開始考慮的便是工業應用,便是企業的需求。“科學研究一定是有用的,能解決問題的!彼f。
李永旺告訴記者,對煤制油這樣一個技術高度集成、系統復雜、需要規模化放大才能實現工業應用的項目,要經歷從實驗室基礎研究、到工業中試、工業示范,再到百萬噸級商業應用的技術積累的過程,單純依賴國家、中科院和研究所的科研項目支持是難以實現的。
中科合成油在中科院的指導下進行了大膽的科研體制、機制、管理和融資等方面的改革與嘗試,探索出了一條依托中科院與大型企業緊密合作、引入社會資金和市場的運作機制、快速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新路子,保障了我們的煤制油核心技術能夠在神華寧煤這樣一個國家重大煤制油工程上的成功應用。
而通過自己的摸索實踐,李永旺也發現,在成果轉化過程中,科學家的思維模式也要發生轉變,一方面在和企業的合作中要甘當“配角”,配合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而另一方面,當出現問題時,科學家也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和擔當。
李永旺這種愿配合、敢擔當的理念,猶如一顆定心丸,讓企業收獲了滿滿的信心。“有一個這樣的技術公司做支撐,我們心里很踏實!币γ粼谠u價中科合成油團隊時稱:“有他們在,我們干一個大慶的規模都有底氣”。
看到中科合成油和神華寧煤的無縫銜接,鄧麥村也感慨道,如今國家的供給側改革,科技體制機制最應該改革,當前的科技成果供給并不是少了,而是“不合胃口”,這其中科技團隊的理念確實要有所轉變。
“會武術”的科學家
走進年產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的中控大廳,用一個詞可以形容,那就是“震撼”。寬敞的辦公區一眼望到盡頭,連一根遮擋的柱子都沒有,讓各部門間的溝通毫無障礙。空分廠、氣化廠、油合成廠、公用工程廠等安排得井然有序。習近平總書記“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的指示不時閃現在大屏幕上。
首席科學家李永旺和寧煤集團領導可以通過這一中控平臺實時掌握現場每一個裝置、每一臺設備的運行數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運行現場。
參觀過程中,姚敏不禁向鄧麥村感慨道,“科學家會武術,誰都擋不住。李永旺這位科學家會武術啊!他不但精通科研,善于管理,還知道我們企業想要什么、想怎么干,實在是不簡單!”
用戶對科研團隊和成果的認可,自然是在成果轉化過程中科學家最看重的事。然而,回顧從基礎研究到商業化示范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找到了適合自己科研成果轉化的沃土——企業,可以說也是李永旺的幸運。
“神華寧煤這個平臺是我一生遇到的最重要的一次機會!崩钣劳鷦忧榈卣f。而這次嘗試,他成功了。
22萬多個關鍵控制節點、上百萬個關鍵部件、兩萬多臺主要設備,主管道總長3300多公里等同于烏魯木齊到廣州的距離,電纜總長2.5萬公里相當于高鐵的運營里程——這樣一個超級工程,在39個月內完成并一次性投料開車成功。這背后有賴于科學家團隊深入現場與企業的密切合作,也有賴于企業長期摸索出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助力。
據姚敏介紹,開車運行期間,李永旺團隊的辦公地點都從北京搬到了位于寧夏的項目現場。“我們干了很多項目,用了很多技術,選擇了很多的專利商,但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中科院中科合成油李永旺團隊這么好的專利商!彼f,中科的科研接地氣,和中科合作是正確的選擇。
在考察后,鄧麥村也被中科合成油和神華寧煤集團間的真誠合作所打動。他表示,只有科技界和企業界密切結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才能成為現實。而在成果轉化的過程中,企業的需求是第一位的,研發需要瞄準企業需求,才能將協同創新落到實處。
當下,中科合成油和神華寧煤的團隊仍卯足勁兒希望項目盡快達到滿負荷生產,實現項目的“安、穩、長、滿、優、盈”的運行目標,并積極開始第二期項目的籌建工作。
中科合成油副總經理楊勇說,作為一個搞煤化工的人,看到二期規劃都覺得“亢奮”。或許正是中科合成油科研團隊的這份激情,加上地方政府不甘落后的雄心,以及各方的大力支持,才能讓科學家與企業打成一片,才能使科研與成果轉化無縫銜接,才能使中科院孵化的科技成果在西部大漠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