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煤利用領域推行天然氣替代既必要又緊迫。近期,天然氣和煤炭比價有所緩和,加之環保政策保駕護航,“煤改氣”形勢好轉。然而,氣價仍是“煤改氣”用戶的核心關切。加強區域輸配價格監管、推動終端用氣價格合理化應成為我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重點。相較于單純依靠政府補貼強行推進的“煤改氣”,由市場內生驅動的能源替代才會走得更加穩健、持久。
作為改善我國大氣質量的重要舉措,“煤改氣”一直是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近年來,關于“煤改氣”必要性的問題眾說紛紜,甚至有人提出“煤改氣”不僅不能解決空氣污染,甚至會加重霧霾,事實究竟如何?此外,受“經濟性”問題困擾,我國多數地區“煤改氣”的推進依賴環保政策,市場內生動力不強,而近期市場情況似乎有所改變。就相關問題,筆者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
首先,“煤改氣”對改善我國大氣環境的作用毋庸置疑。眾所周知,工業、供暖領域的散燒煤是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散燒1噸燃煤的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電廠等大型鍋爐處理后的10倍以上,且小型燃煤鍋爐布局分散,治理和監管難度更大。
那么以燃氣鍋爐替代燃煤鍋爐減排效果如何呢?根據2014年國家新修訂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新建燃氣鍋爐在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四項指標的排放限值較新建燃煤鍋爐分別低60%、83%、33%及100%。實際監測數據也表明,“煤改氣”后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可分別減少90%、90%和20%以上,對減少重污染天氣、降低PM2.5平均濃度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能效更高、利用方式更清潔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替代散燒鍋爐,則節能減排的優勢將更顯著。更為重要的是,煤炭的弊端不僅在終端利用環節,其在開采、運輸環節也會對水資源、大氣環境、人體健康、生態等造成較大負面影響,這是煤炭利用無法回避的客觀存在,也是為什么英美等發達國家紛紛選擇“棄煤用氣”能源發展道路的現實原因。當然,天然氣燃燒產生氮氧化物的問題也應正視,根據典型地區的實踐,對燃氣鍋爐實施低氮改造完全可以實現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
北京是積極踐行以氣代煤的典型城市,當前天然氣占北京能源消費總量比例已達到28%。那么近幾年北京市空氣改善效果如何呢?2016年,北京PM2.5濃度為72.5微克/立方米,2013年以來濃度年均下降幅度6.8%,其中2016年較上年濃度下降9.9%,優良天數比例提升3.1%。此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的空氣質量也均有明顯改善,與2013年相比,改善幅度約在30%。正如國家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今年1月所公開表示的,與發達國家同期相比,我們環境質量改善速度并不慢,我國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方向和舉措正確。
其次,“煤改氣”的核心問題仍在經濟性,近期已顯著改善。按照江蘇典型城市工業氣價約2.7元/立方米至2.8元/立方米(煤改氣優惠氣價),煤炭價格約600元/噸計算,等熱值氣煤比價約為2.6。即使考慮燃氣鍋爐效率較燃煤鍋爐高出約30%,企業使用燃氣鍋爐的燃料成本較燃煤鍋爐仍要大幅上漲約70%。
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期,傳統制造業如玻璃、陶瓷、紡織業等均面臨產能過剩、利潤水平大幅縮減的境況,企業對燃料成本更為敏感,部分企業不得已竟重新改用燃煤鍋爐。居民采暖“煤改氣”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以華北地區農村家庭為例,單戶用煤量3.5噸/采暖季,按照煤價600元/噸計算,冬季采暖燃煤成本約2100元。若改為燃氣壁掛爐采暖,按照用氣量1300立方米/采暖季,氣價2.5元/立方米計算,采暖燃料成本約3200元。即使不考慮設備采購成本,單戶居民每年燃料成本將上漲超過1000元。
然而市場并非一成不變。事實上,隨著2015年年底天然氣門站價格下調,2016年下半年一輪煤炭價格大幅回升,氣煤比價關系已悄然改善。今年1月至4月,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均價為595元/噸,較去年全年均價460元/噸漲幅29.3%,等熱值氣煤比價(上海門站價格/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約為2.3,而這一比價在2015年、2016年曾長期盤踞在3.5以上,甚至一度超過4.5。
氣煤比價的緩和令不少企業堅定了開展“煤改氣”的決心。今年1月,在中國西部瓷都四川夾江,有58家陶瓷企業與當地燃氣公司簽訂了恢復用氣協議。要知道在過去幾年,受經濟利益驅動,該地區的陶瓷企業幾乎全部由燃燒天然氣改為水煤氣。這一輪“煤改氣”,一方面是政府環保政策的強制要求,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天然氣與煤炭間巨大的經濟利益鴻溝已顯著縮小。這場由政策和市場之手共同推動的清潔能源逆襲之戰令人欣喜。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天然氣消費量63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6%,高于去年全年增速,且4月、5月有望延續較快增長勢頭,扭轉去年二季度低迷的市場形勢。這一方面得益于國內經濟形勢穩中向好,另一方面也是“煤改氣”效果顯現。
再次,除環保優勢外,“煤改氣”仍有諸多附加效益。筆者曾實地探訪江蘇一家實施“煤改氣”的電纜企業,雖然“煤改氣”后燃料成本上漲,但整個廠區環境煥然一新,而且在占地、人工費用、排污費用、鍋爐維修、電費支出等方面節約成本76萬元/年。對于一些燃料消耗量較小的企業,“煤改氣”后非燃料成本節約甚至可以抵消燃料成本上漲。部分企業只聽聞燃料成本上漲便望而卻步,實際應算算明細賬。
綜合分析,在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階段,在散煤利用領域推行天然氣替代既必要又緊迫。近期,氣煤比價有所緩和,加之環保政策保駕護航,“煤改氣”形勢好轉。然而天然氣價格仍是“煤改氣”用戶的核心關切。2016年8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加強地方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的通知》,這對于理順我國天然氣終端價格具有積極的意義,浙江、廣東、江西、上海等地已不同程度下調區域輸配價格。然而,當前我國部分地區輸配價格不合理、供氣層級較多且層層加價的現象仍較顯著,非居民氣價整體仍有下行空間。筆者認為,加強區域輸配價格監管、推動終端用氣價格合理化應成為我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重點。畢竟,相較于單純依靠政府補貼強行推進的“煤改氣”,由市場內生驅動的能源替代才會走得更加穩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