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捕集國內能源和鋼鐵企業排放的數百萬噸二氧化碳,用于從國內日益貧瘠的油田中提取原油。
延長碳捕集封存一體化項目(Yanchang Integrate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Project)已經開始建設,這是亞洲第一個碳捕集封存商業項目。該項目定于2018年投入運營,每年將從中國煤炭中心陜西省的一家煤制天然氣工廠捕集41萬噸二氧化碳。
面對煤炭價格的不斷下滑,中國政府一直在力推煤制天然氣工廠,這種工廠所用的煤轉化工藝是出了名的污染嚴重且極其耗水,而該項目可減少這種工藝造成的碳排放。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將用卡車運送到140公里外的喬家洼油田,每次運送20噸。這令延長項目成為全球首個“一條龍”CCS項目。
澳大利亞非營利組織、全球碳捕集封存研究院(Global CCS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中國還有7個CCS項目在籌備中,它們每年總共可以封存900萬噸二氧化碳。這8個項目中,有4個用于煤制天然氣工廠。
不過,中國之所以認為CCS有吸引力,是因為它帶來了商業上的一線希望,捕集到的數百萬噸二氧化碳可被泵入地下以提取石油。支持者宣稱,從減排和商業兩個角度來看,這種碳封存的提高石油采收率(EOR)方法是一種雙贏。
隨著成熟的陸上油田日漸枯竭,中國越來越依賴石油進口。BMI Research的油氣分析師Peter Lee表示,過去兩年出口下降以及頁巖油或“致密”油開采進展緩慢,促使中國考慮EOR這類方法。
他說:“中國企業不得不訴諸昂貴的EOR項目,從正接近產品周期終點的現有資產中榨取出最后剩下的幾滴油。”
用捕集到的二氧化碳來提取石油并不新鮮。目前全球17個達到商業規模的CCS工廠中,有14個將其二氧化碳出售給EOR項目。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在探索EOR技術,但由于CCS的前期成本顯著,中國對CCS的采用較為緩慢。
國際非營利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能源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表示:“理論上說,CCS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但它在工業上還沒有投入實踐,部分原因是仍需展開研究來證明這可以成為一項經濟上可行的技術。在中國,科技部支持了幾個示范項目,但由于缺乏足夠投資,迄今還沒有完成一個項目。”
然而,中國重工業領域——包括水泥業和鋼鐵業在內——的國有企業已開始考慮向現有工廠增添設備,以便捕集它們90%至95%左右的碳排放。
從中國能源和工業企業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還可用于其他用途。中國大型電力生產商華能可從其北京發電廠加工出食品級的二氧化碳,用于制造碳酸飲料。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近來還在探索將二氧化碳泵入中國北方日益干旱的平原的含水層,以獲取里面殘留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