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產業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產業承接地之間盲目競爭、產業無序流動和落后生產能力轉移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7月26日公告發布了《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轉移目錄》從提出到制定完成前后經歷了大約三年的時間。
《轉移目錄》著力推進現有產能的布局調整和優化,主要對15個傳統行業提出了轉移的方向和重點,并與《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家出臺的區域規劃和區域政策文件及《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進行了很好的銜接。《轉移目錄》既體現了區域的特點,又落實到具體產業發展承接載體,指導性強,可操作性強。一是針對國家區域戰略確定的東北、東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區域,分別明確了發展方向;二是按照省(區、市)分行業提出承接發展的重點,并明確落實到具體的產業帶或產業園區(集聚區)。
在原材料工業方面:東北地區穩定現有鋼鐵產能總量,推動航空航天、新能源、高速鐵路等新興產業所需特殊鋼的開發和生產。綜合開發利用多寶山銅礦等資源,積極發展銅、鋁深加工產品。重點推進乙烯和芳烴產業發展。結合現有石化企業搬遷改造,建設石化產業基地。利用遼寧菱鎂礦、吉林硅藻土、黑龍江石墨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非金屬礦及深加工產業。
東部地區:推進長三角地區鋼鐵工業集約發展,加快高端鋼鐵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推動河北和山東鋼鐵產業兼并重組,減量調整區域內產業布局,提升產品檔次和質量。加快建設湛江鋼鐵精品基地和福建寧德鋼鐵基地。開發高附加值有色金屬新材料,引導銅加工提升裝備水平。發展壯大再生銅、再生鋁基地。依托沿海口岸優勢,打造鎮海、惠州世界級煉化一體化基地,建設曹妃甸、古雷、連云港等石化基地,在天津、青島、秦皇島、湄洲灣、湛江、茂名、洋浦等地適當發展大運量的臨海臨港重化工業。提升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競爭優勢。著力推進高端建材和新型建材產業發展。加快資源型傳統化工產業、建筑衛生陶瓷產業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中部地區:依托現有企業,在不增加產能基礎上加快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鋼材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進一步推動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引導鋼鐵產能向沿江和資源地集聚。建設山西、河南煤電鋁一體化和鋁精深加工基地,鷹潭、銅陵銅精深加工基地,贛州鎢和稀土精深加工產業基地。推進濟源、太原、運城、鶴壁等地鉛鋅、鎂等精深加工。建設郴州、株洲、衡陽等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加快煤化工產業升級,積極推進煤化工產品深加工。在山西、安徽、河南高硫煤和劣質煤產區合理規劃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建設全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基地。依托武漢、岳陽、安慶、九江等地石油化工產業基礎,建設中部地區骨干石油化工基地。做強湖北高端磷酸鹽深加工和江西有機硅產業。大力發展功能性陶瓷產品。做強河南超硬材料和耐火材料、湖南石墨、湖北石材深加工等產業。
西部地區:加快防城港鋼鐵精品基地建設。加快包頭稀土基地建設。推進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稀土深加工和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發揮內蒙古、廣西、貴州鋁資源優勢和重慶鋁加工技術優勢,建設鋁精深加工產業基地,推進青海、云南鋁電聯營。穩步發展西藏中部地區銅鉻產業。推動格爾木藏青工業園區建設成為西藏優勢資源深加工基地。推進鉬、鈷、鉭、鈮、鈹等稀有金屬深加工。在寧東、隴東、準東、伊犁、格爾木等地區建設能源化工基地,推進煤化工產業循環發展。利用臨港和對外管線條件,以欽州、昆明為重點,做強西南地區石化產業。加快甘肅蘭州,新疆獨山子—克拉瑪依、烏魯木齊、南疆、吐哈等地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建設云南、貴州磷化工產業基地。綜合開發利用青海和新疆鉀、氯、鎂、鋰、鈉資源,建設國家重要的鹽湖化工、大型鉀肥和鉀鹽基地。積極承接東中部地區建筑衛生陶瓷產業轉移。推進膨潤土、高嶺土、石材等非金屬礦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