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试看120秒做受,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
注冊 登錄】 網站地圖 收藏本站 聯系我們
返回網站首頁
menu
首 頁
資訊
數據
政策
技術
咨詢
項目
市場
專家
企業
會展
招聘
管理咨詢
《中國煤化工》
menu
 當前位置:首頁  > 獨家報道  > 詳細內容
4年后,國內風光無限的乙烯產能將如何變現?
作者:老木 | 來源:國家煤化工網 | 時間:2021-12-20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全球傳統產業的項目建設大都處于收縮之中。而在中國,仍有一個產業的項目在大干快上,風光無限。這個產業就是乙烯。

最近,有人統計出,中國去年以來已經投產、正在建設或即將建設的大乙烯項目有20個。其中,乙烯單體項目11個,含乙烯的煉化項目9個。這些項目既有外商投資的,如美國埃克森美孚在惠州建設的160萬噸乙烯項目;也有央企投資的,如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在長慶建設的80萬噸乙烯項目;還有民營企業投資的,如萬華化學在其工業園投資建設的百萬噸乙烯項目。這些項目分布在河南、山東、江蘇、廣東、福建、新疆、陜西等多個地區,產能基本都在百萬噸以上,其中產能最大的是在山東龍口建設的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的300萬噸。通過計算就可發現,這20個項目所包含的乙烯年產能達到2730萬噸。其中,僅11個乙烯單體項目的年產能就達到1350萬噸。這還只是原油路線的乙烯項目,不包括煤制乙烯項目的新增產能。

據國家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乙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供的數據,2015~2020年,中國乙烯年產能已經從2200.5萬噸增長至3518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近10%。其中,去年中國乙烯產能同比大幅增長了14.7%。該院預計,“十四五”期間國內新增乙烯年產能將達到3832萬噸,到2025年底國內乙烯年產能將創紀錄地達到7350萬噸。

建設所有這些項目擺出來的理由都一樣:滿足國內需求。確實,乙烯曾是中國短缺的重要基礎化工原料之一,每年都需要進口一定量的國外產品。數據顯示,中國乙烯單體的對外依存度從2002年的1%上升到2017年的11%。2019年,中國乙烯單體的進口量為250.97萬噸。雖然看上去中國乙烯單體的對外依存度并不高,但如果加上乙烯下游產品的進口量,那么整個乙烯產業鏈的對外依存度,也就是中國乙烯的當量對外依存度就很高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乙烯的當量自給率是49%,也就是說,當量對外依存度是51%。

盡管如此,面對“十四五”即將形成每年7350萬噸的巨量產能,有人不禁要問:中國乙烯真的就不怕過剩嗎?

僅從乙烯單體年產能數據上看,即將新增的3800多萬噸,對上目前200萬噸的進口量,過剩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從去年的數據就能看出來。統計顯示,去年,中國進口乙烯單體197.78萬噸,同比下降21.2%;而12月的進口量為14.86萬噸,同比下降23.42%。下降幅度非常大。這是不是可以看成乙烯市場對未來將出現過剩的一種反映?

再從產能利用率上看。產能利用率的高低可以直觀地判斷產能是否過剩。近幾年來,中國乙烯的產能不斷增長,但產能利用率卻在不斷下降。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2020年,全國乙烯產業產能利用率從77.9%降至61.4%,足足下降了16.5個百分點。一個5年計劃的時間,產能利用率就下降這么多,速度之快十分驚人。如果按照業內“產能利用率在75%以下即可稱之為過剩”的認知來判斷,中國乙烯產業目前顯然已經處于產能過剩之中,更別說幾年內馬上又有3800多萬噸的新產能建成。

較高的當量進口依存度幾乎被所有乙烯項目當作向國家申請“路條”的重要憑證。也就是說,目前中國要從國外大量進口乙烯下游產品。比如,聚乙烯是乙烯最大的下游產品,也是我國現在進口量最大的乙烯下游產品。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進口聚乙烯達1853萬噸,對外依存度近50%。

那么,是不是大干快上提升乙烯產能,就能降低中國乙烯及下游產品的對外依存度呢?顯然沒那么容易。

中國大量進口包括聚乙烯在內的乙烯下游產品,固然有乙烯產能不足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市場需求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東等地的乙烯及下游產品具有很大的、天然的成本優勢,因而可以輕易占領中國市場。

對于乙烯生產來說,不同的原料路線對成本的影響很大,原料成本占乙烯生產成本的70%~75%。目前,世界乙烯原料主要有石腦油、乙烷、丙烷、丁烷、凝析油等。中東和北美地區的乙烯生產主要以廉價的乙烷為原料,而中國的乙烯生產主要以價格較高的石腦油為原料。因此,前者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據專家測算,中東地區的乙烯、聚乙烯、乙二醇等乙烯產業鏈上主要產品的生產成本僅為我國的20%~30%,即使加上運費也比國產相關產品具有明顯價格優勢。更要命的是,全球乙烯產能早就處于過剩之中,世界其他地區的需求大都處于飽和,中東、北美等地過剩乙烯及下游產品自然要想方設法進入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在目前中國尚不能自給自足的情況下,他們的產品都具有相當的價格優勢,使得中國乙烯的產能利用率不斷下降。那么,到不遠的未來中國乙烯產能大幅增加、可以充分滿足國內市場的情況下,他們為了保持其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必然會使出渾身解數,而價格手段自然就是他們的重要武器之一。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表示,到2025年,我國大部分石化產品將產能過剩。隨著北美新增乙烯產能的陸續釋放,中東和北美低價乙烯及下游衍生物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將愈加明顯。他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東依靠低成本優勢向我國大量出口大宗基礎石化產品。2019年,我國凈進口中東乙烯及下游衍生物折乙烯當量已達到1326萬噸,占國內乙烯當量消費量及當量凈進口量的比例分別達到24.4%和47.2%。目前中東聚乙烯、乙二醇產品在我國進口總量中所占比例均已超過50%,對國內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幾年以后,一旦上述顯而易見的情況發生,國內那些投巨資建成的數以千萬噸計的乙烯產能可怎么辦?如何變現?靠行政手段硬分配給企業嗎?那誰來買單?或者我們真的有能耐用自己高成本的產品把中東低價格的產品擠出中國市場?難不成讓國家為保證國內的這些乙烯裝置都能開起來而把開放的大門再關上?

 資訊搜索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