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试看120秒做受,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
注冊 登錄】 網站地圖 收藏本站 聯系我們
返回網站首頁
menu
首 頁
資訊
數據
政策
技術
咨詢
項目
市場
專家
企業
會展
招聘
管理咨詢
《中國煤化工》
menu
 當前位置:首頁  > 獨家報道  > 詳細內容
扎推投資新能源的,小心過熱呦
作者:劉海軍 |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產業觀察》雜志 | 時間:2022-09-05

    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散點頻發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受益于石油、煤炭等大宗原料和石化產品價格走高,2021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經營業績卻超出預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4.45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16萬億元,雙雙創出歷史新高,同比分別增長30.0%和126.8%。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帶來了樂觀的市場預期和充盈的現金流。從目前看,資本追逐的重點都集中在與新能源有關的鋰電池原材料和一些市場有預期的基礎化工原料上。

    這確實也是有原因的。為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我國不斷出臺新能源車的鼓勵政策,電動車景氣度持續提升,作為鋰電池原料的磷酸鐵鋰、碳酸鋰概念炙手可熱,受到各路資本的追捧。本來就有資源和技術優勢的眾多化工企業巨頭都有意涉足這一領域。特別是與之關聯度較高的磷化工企業、鈦白粉企業、電解液企業,紛紛憑借資源或市場優勢布局這一風口。僅2021年以來,就有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發展龍蟒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龍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云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川金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司爾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磷化工企業跨界入局磷酸鐵鋰材料行業。其他關聯不大的一些化工企業也希望以此為突破口,切入新能源賽道。

    隨著原有企業加速擴產、上游企業大手筆跨界投資,磷酸鐵鋰賽道競爭愈發激烈。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在《2022-2027年中國磷酸鐵鋰電池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中預測,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1700萬輛,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新能源車占比將達到30%。2025年全球磷酸鐵鋰的年需求將達到217萬噸,對應2025年市場空間將達到838億元。而據另一家研究機構高工鋰電的不完全統計,2021年國內磷酸鐵鋰規劃項目產能已超過300萬噸/年,加上2022年的規劃項目,目前合計規劃產能已超540萬噸/年,遠遠超出2025年全球磷酸鐵鋰的市場需求量。

    鋰電池領域另一上游原料碳酸二甲酯如今的境況,或許就是磷酸鐵鋰的明天。2021年碳酸鋰價格一路走高,從年初的4萬元/噸多漲到年底的26萬多元/噸,與之配套的電解液溶劑產品價格也一路走高。其中電子級碳酸二甲酯在2021年10月最高升至1.4萬元/噸,較年初上漲108%。這也引來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布局碳酸二甲酯。根據中宇資訊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碳酸二甲酯產能擴至124.5萬噸/年,同比增長34.5%。進入2022年后,碳酸二甲酯熱度不減,擬建規模超過80萬噸/年。但與投資熱潮形成極大反差的卻是今年以來碳酸二甲酯產品價格跌跌不休。4月下旬,山東市場電子級碳酸二甲酯價格已降至5700元/噸。如今雖略有回升,仍較去年10月份高點前跌去50%。

    除了磷酸鐵鋰和碳酸二甲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最新發布的《2022年度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簡稱《報告》)中還提到了丙烯、對二甲苯、乙二醇、聚碳酸酯、鈦白粉、1,4-丁二醇及可降解材料等產品,隨著新建項目的建成投產,都將引發產能過剩問題。在6月28日召開的2022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就提醒,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各地石化建設項目反而有加快上馬的趨勢。一旦投資趨向過熱,非但不能逆轉經濟下行趨勢,還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問題。

    同時,《報告》還顯示,近幾年,隨著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盛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民企在石化上游的逆流而上、投資布局,烯烴、芳烴等衍生產品市場投放量急劇擴大。2021年,乙烯、丙烯、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等7種石化產品產能利用率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新建裝置大多于去年下半年投產。而且目前這些基礎石化原料仍處于投產高峰期,未來市場走勢不容樂觀。

    一位在市場打拼了多年的企業家不無憂慮地表示:“去年以來,石油和化工行業的高景氣周期很不正常,也不會持久。不要以當前的市場價格和盈利能力作為未來投資的參考,切勿一時頭腦發熱盲目跟風。”

    在這一輪的投資熱潮中,已經有一些企業感受到產能過剩的風險,開始踩剎車。創業板上市公司山東聯創產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創股份)近日就叫停了之前的兩個項目。

    6月27日該公司連發兩則項目終止公告。一個是4.5萬噸/年聚醚多元醇擴建及2萬噸/年環戊烷型組合聚醚一體化項目。聯創股份表示,目前聚醚多元醇產品下游行業需求增長乏力,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能過剩,產品毛利率低于5%,導致該項目投資回報期較長。公司結合產品戰略和現有業務經營情況,通過審慎研究,決定終止該投資項目,擬改建生產利潤空間較大、市場需求較旺的以基礎聚醚多元醇為原料的升級換代產品端氨基聚醚。果然,從聯創股份宣布投資該項目,到宣布終止該項目,僅一年半的時間,聚醚多元醇產品市場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另一個項目是年產6萬噸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項目。聯創股份表示,可降解塑料市場雖然有產業鼓勵政策密集出臺,但是政策執行不及預期,下游應用需求沒有被激發出來,市場尚未成熟,其行業盈利狀況基本處于虧損狀態,且短期內沒有改變的跡象。公司認為項目繼續實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風險。經審慎決策,決定終止該投資項目,調配資金和資源優先發展為新能源產業鏈配套的相關材料,比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

    好在,業內投資理智的企業還有不少。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魯恒升)在投資決策時,就采取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策略。

    針對近期宏觀環境和行業市場的急劇變化,華魯恒升正在對儲備、論證和擬啟動的項目重新梳理排隊,將存量優化、系統升級、挖潛增效的項目前置,而對明顯過熱、市場飽和的新上產品項目暫緩實施,觀察一下再做決定。這是華魯恒升統籌存量優化和增量升級的典型做法。

    華魯恒升董事長常懷春認為,市場環境下沒有真正的藍海,即便是新開辟的藍海,隨著技術擴散和產能擴張,幾年內也將成為紅海。企業投資首先是方向不能錯,不能聽風就是雨,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只做自己有競爭力、能發揮優勢的產業,不介入不健康、純炒作、沒有優勢的產業和認知不清晰、準備不充分的領域。其次是不能貪大求全、盲目追逐熱點,更不能為了單純做大攤大餅,而要緊緊圍繞主業延伸拓展,穩中求進,優中更強。再次是保持清醒意識,對發展不能盲目自信,認為原來干成功了以后就一定能成功。要始終將做強和做優作為前置考慮,把效率和效益放在優先位置,發展不能降低盈利能力、不能損失競爭能力。要堅守實業、專注主業、突出核心、做好強項。這是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應秉持的原則和底線。

    常懷春的清醒也是用無數事實換來的。昨天還是供不應求,今天可能就是嚴重過剩,這樣的產品比比皆是。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等一度是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熱門產品,但隨著技術的擴散,資本一擁而上,裝置規模越建越大,僅僅熱了兩三年,產能就已過剩,產品價格快速滑落,不再是市場的香餑餑。早介入的企業還能吃肉喝湯,后入局的企業只能面對一地雞毛。站在這個角度上看,聯創股份的及時收手不失為明智之舉。這也給業界提了個醒。

    穩增長、促轉型是今年下半年化工產業發展的主基調。在此情形下,新項目投資無疑是行業增長和產業結構轉型的主要推動力之一。經濟要發展,產業要進步,技術要升級,投資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讓投資更加高效和理性,踏準市場的節拍,十分考驗企業決策者的智慧。


鏈接: 或將出現產能過剩的部分化工產品

成品油

2022年,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的2000萬噸/年煉油項目將建成投產,我國煉油能力將達到9.1億噸/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煉油國。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推廣應用,成品油市場將進一步供過于求。

乙二醇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我國將有12個乙二醇項目投產(其中煤制乙二醇項目8個),新增產能435萬噸/年,預計總產能將達到2516萬噸/年,同比增長21%。伴隨著乙二醇上下游產業鏈逐步完善,行業一體化趨勢愈加明顯,中國乙二醇產品供需均呈穩定增長之勢,但是供應增速明顯高于消費增速,預計供應缺口將減少200萬~300萬噸。未來2~3年,隨著大煉化項目的投產和裝置開工率提高,行業競爭將進入激烈博弈期,競爭力弱的企業將被迫退出。

對二甲苯(PX)

根據計劃2022年將有7個項目投產,新增產能1174萬噸/年,總產能預計將達到4333萬噸/年,同比增長37%。國產PX將替代進口產品,供應短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因公布的新建擬建項目較多,且供應增速明顯高于需求增速,未來幾年內我國PX有產能過剩的風險。

1,4-丁二醇(BDO)

預計2022年新增產能48萬噸/年,達到265.5萬噸/年,增幅22%。另有819萬噸/年產能計劃在2023和2024年投產,產能增速明顯大于需求增速,產能將出現過剩局面。

鈦白粉

預計2022年新增產能101萬噸/年,達到549萬噸/年,增加22%。根據下游需求和進出口情況,預計裝置開工率75%,產能將過剩。

丁苯橡膠

2022年我國新增產能12萬噸/年,總產能將達到187萬噸/年,增長4.6%。國內需求較穩定,新裝置投產將使裝置開工率下降。其中,乳聚丁苯橡膠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而溶聚丁苯橡膠部分牌號依賴進口,丁苯橡膠總體處于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狀態。

順丁橡膠

2022年我國順丁橡膠預計新增產能19萬噸/年,總產能將達到171萬噸/年,增長率12.5%。供應增速遠大于需求增速,將使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

甲苯二異氰酸酯(TDI)

2022年我國沒有新的項目建成投產,產能保持不變。國內供求增長緩慢,預計2022年裝置開工率同比持平。近年來TDI應用領域不僅沒有新的拓展,有的下游應用還被其他異氰酸酯替代,應用范圍趨窄,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磷酸鐵鋰

預計2022年新增產能21.5萬噸/年,總產能達到92.7萬噸/年,同比增長30%。考慮到終端需求、原料供應等現實因素,預計2022年產量約為65萬噸,裝置開工率提高到70%左右。因新建擬建項目多,產能增長過快,超過同期需求增長速率,而且原料磷礦供應緊張,預計2023年我國碳酸鐵鋰將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

資料來源:《2022年度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


 資訊搜索
   
 推薦資訊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邮编:100723
编辑部:010-8488560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4区16号楼中国化工大厦9层
技术支持: 北京化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